收藏美玉 珍藏老玉


和田玉幾千年來一直有『國玉』之稱,獨享著幾千年歷史文化傳承的使命,不論是在古代作為祭天神物、君主聖物、富商飾物、店家售物及文人雅物,作為裝飾或收藏或投資品種,長久以來深受大眾的喜愛。


這其中最有意思的不是玉本身產出的「趣味」,而是擁玉者本身的「品味」才是教人著迷的。最近剛看完吳樹的「誰在呼悠中國」,複習了許多在收藏界的故事及趣聞,也為古玩界的林林總總感嘆。真是「西周、東周」,其實原來是「上周」;「隋朝隋朝」,「隋」你說哪一朝;「到代 到代」,可是只到你這代;「開門 開門」,開門開門送客!高舍祖籍北京人,愛鬥哏,莫見怪!想有個地方喝茶看書寫書法是高舍的夢想,一直無時間久待,卻看到許多愛玉人的點點滴滴,每次都演一齣好看的戲給我們看,莫點破,真精彩!有許多是認假不認真,貪財不惜玉,做做小生意,更有收藏不漏,事事求真的大收藏家。無意間倒讓我感覺兩種簡單的收藏分類:一收『美玉』、二藏『老玉』,老實說古玉假多真少,沒有十年以上功力,上手未超過千件,都尚存評斷風險,所以收藏美玉倒也是現代人的另一種收藏美學,比較起來,相對於許多近代極為優秀的書畫家,不能創出自己的名號,而只好臨摹古今名家,攢錢度日而言,美玉倒是創造許多現代著名治玉大師,其價位驚人,卻工藝超群,誠言之,拜工具與全球創作資訊交換快速之賜,已有超越古代大家與各朝宮廷治玉師之勢,是玉翫如同古仿畫未來之濫觴,還是另一種真名家的新藝術的高峰?不得而知!吾等有幸,今治玉藝術水準更勝乾隆,「恭逢盛世,大肆收藏」,這也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但現代美玉價位已高,少了我們當時收玉的樂趣,傳統市場之所以有趣就是可挑可檢,去惡取愛,有時還可要些蔥薑蒜,那時的玉市場也是一樣有趣,能挑到真正喜歡的好玉,還有分期付款,付足了拿走,銷魂去也,一放就是幾十年。吾愛收老玉,不太收古玉,基本上,唐以前的古玉我都當作研究收藏,端詳其歲月的痕跡,當代的風采,收書甚於收玉,基本原因是出土文物少,市面古玉多,怕撞鬼,另一方面古玉較難保存與配戴,少收些,交給博物館收藏較容易,但唐後的老玉,就比較喜歡,畢竟年代近,代溝少些!可是卻還是發現「清朝」的文物,有點「傾巢」的現象,也忒多了些!收藏者必須睜大眼好好看看,近來市面上韓料充斥,和闐戈壁料改件流出甚多,各位藏家必謹慎收貨,必須首重玉料,打眼了還能論斤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