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玉友會請高舍鑑玉,通常我多會說「很漂亮」、「多細看看」、「有意思喔」、「喜歡就好」。瞭解我的人就知道那是保留的話,因為「真的」不很多;「真的」不便宜,不想傷買的人,更不想傷賣的人,不是不老實而是怕壞了規矩,古玩市場水深,有些東西號稱「一流」,那你就得「一直留著」;太美了,表示比「真」的還美!啥!有比真的還美的東西?那麼真假如何判別呢?別貪便宜!我們是業餘的,古玩商可都是專業的,他們常說:買到賺到、不買可惜、要買要快。


我們說鑑賞玉可由最基本的『料、工、型、紋』下手,判別『真、善、美、靈』,其實就只是在看「玉質」與「斷代」罷了。如果連第一關料都沒過就無須向下看了,直接說「喜歡就好」。那麼何謂工呢?大陸和台灣不同,大陸古玉放在櫥櫃中居多,小心呵護保留原貌,風化皮殼可見,台灣古玉首重配戴與盤摩,難見原始風化皮殼,所以生坑與熟坑可能同一年代卻不同樣貌,日後再談細節。首先我們先談如何判斷新、舊,再嘗試著斷代,新舊較易,斷代除清朝較為開門外,其他宋、元、明就不是那麼容易分了。各代彼此挨著自然有過渡期和懷舊期如前朝遺老及忠於傳統原味等等因素,五十年的誤差都有可能。


目前大陸有仿舊工之玉作,維妙維肖不能小覷。我們先談新舊判定,先不談對的怎麼看,談談錯的情況較易入門,因為工具、轉速、工法、程序的不同會在玉表面產生不同的物理與化學變化情況,如:高速所產生的崩裂紋、玉皮脫水白化情況、凹陷處打磨乾澀不均勻、表面有「均勻」等粗細沙紋(金剛砂)、凹紋處之光線反射與表皮不一致、不見風化不均之時間痕跡、全體表面老化程度一樣(受酸蝕處理)、皮色不均勻(染色)、色素沈澱與集中現象(灌色)、強光照射時皮色均在表層(作色)、玉件邊緣打磨細緻光亮、直線刻痕一氣呵成直直到底不見分段、圓環紋平順不見細小線段、表皮細緻光滑如毛玻璃般。有以上現象痕跡得一者,可謂新工,但須防範改件與老料加工。不能再說,再說,高舍就別想收好貨了,古玩商要找我喝茶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