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傳說,古時的「拍賣」(Auction)是古代羅馬人所首創的一種交易買賣方式,他們利用在戰爭中所虜獲的戰利品,藉用拍賣的方式出售,以博取心中想要的價位與利益。傳說中的交易方式是在拍賣場當中的地上插上一柄長矛作爲標記,有意競標或觀望者就圍將過來,所以又有稱之為「矛下交易」的說法,到了十八、九世紀,英國人在抛賣整批貨物時往往借助蠟燭來進行標記與計時。


拍賣大約可分為以下四類:1.拍賣叫價由上往下減,稱為下減式:拍賣價由高往低,依次落價求拍,直至有人應聲說話表示:「要了!」,應聲即成,方式不拘,別放屁就好,那兒人多!方再按上一拍價交易即成;最早是用於人口販子與奴隸,由於標到奴隸還得供吃住,賣車容易養車難,太胖的ㄚ環難賣,所以出價愈低愈好,端看賣主答不答應,高價低估有時會出現。2.拍賣叫價由下往上增,稱為上增式:由拍賣人先喊一個最低願售底價,後由競拍者爭相加價,估計已無人再會加價時,拍賣人便高喊:“賣了!”隨著話音一落,即用木槌在桌子上一拍,表示成交,在拍賣會時,氣氛緊張,空氣凝結,沒事兒別抓頭,現代拍賣多用此方式。有了專屬拍賣官後,加價的動作與價位由拍賣官哄抬,並搏取拍賣獎金。爭相鬥狠,低價高估時有出現。3.拍買採密封投標式,像現在的自助會一般,先由拍賣人介紹拍品及數量,有時會暗示最低意願成交價,後由投標者寫下願標價格於紙上,密封投標,依序開標,又可分標單開完與不開完兩種,開完標單者,以最高投標價得標;未開完者,以目前最高價,拍賣者認為價位合理者而得標,其餘標單不開,避免信譽不佳者,以不合理超高價投標而以後耍賴不付帳,又要標一次,這總情況較少,爭議也多。4.袖中乾坤拍賣,咱北京又稱「拉拉手」,有時用一塊布蓋著雙方袖口兒,有時用大袖子藏著雙手,以專業手勢比價(賣方出價太高可能會被比中指),在袖中議價,到位即賣,成交就在袖中拉拉手,不成交就…,放開手,端看客人交情與本事,成交價除交易雙方人外無人知曉,保留些日後做生意的方便,以古玩同行交易居多。這也是小伙計賺紅包的機會,一般都由主子拉手,小傢伙亂拉,小心剁下鹵雞爪。


那麼高舍以這幾十年國際拍賣會中「蘇富比」、「佳士得」的些許經驗分享一下淺見,倫敦、紐約、荷蘭等外地的拍賣公司由於距離遙遠,只能以拍賣公司寄的行錄參考,填具投標單競標,當然也可在時間允許之下,要求提供,拍品狀況報告(Condition report)一般都以英文撰寫,一般要懂得分辨客套話或是負責任的「暗示用語」,這需要一點專業,或你認識拍賣公司的內部工作人員或高階管理者,問一問該物件的情況,有時甚至會得到專業的建議,或是你乾脆叫他別拿出來拍了,阿拉要了!國外的拍賣公司比較能容忍物件的老殘,認為是歷史的痕跡,東方人社會較考究,畢竟沒有頭的財神爺,肯定保佑不了您賺錢!曾有標件寄回台灣發生背後有殘或修補的痕跡。香港拍賣公司,地利之便都會在台北辦預展(分春、秋兩季),日前9月22-23日蘇富比就剛辦完台北預展,很精彩!但不是所有拍件都有來台預展,香港預展就會到齊,可以上手,但要注重「上手禮儀」,不能戴戒子、物不能離保護盤,更不能用刀刮、用牙咬!這兩家拍賣公司基本上信譽都是上乘的。


大陸的拍賣會就很有『成長空間』,這幾年一直在向上提升,無奈仍有宵小覬覦,有些是欺騙賣家圖錄費、假交易真過水、哄抬拍價、假貨真拍及專家鑑定弄假等,都必須小心對待,大陸較大的拍賣公司爭議較小些,重要的是您得在大陸要有人脈才行,探探風聲。拍賣會的拍件往往較一般古玩商為高,加上運費、保險費、保管費和10%到25%的佣金,得在手上放些時日,但相對的對珍藏家來說,也較容易找到心愛的收藏極品,早期珍藏家拍到的藏品都是個個價值不凡,現在一瞧,呦!都是天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