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舍賞玉-『真的看不懂! 假的看得出!』何以見得?買真了!請原購商家買回,有時原價;有時賺一成。買賒了!請原購商家買回,有時他說:「很漂亮!自己留著吧」!有些說:「此物比真的還真!您傳給後代吧!」,行!那您當我後代!行吧?!咦!老闆怎麼拿起掃把啦!這早上不才掃過嗎?


許多好友開始收藏古玉,卻從三皇五帝收藏起,不是不行!但您得先瞭解玉受環境及本身受時間的漸生變化,才能收起古玉。那時沒電話我也不能幫您打電話問問,端看經驗,那請問閣下?常去故宮嗎?手上有出土報告嗎?家中有各大博物館玉的收藏專冊嗎?沒有!那甭賣玉了,買酒咱倆吮吮
吧!最近高舍看了許多古玉,鼓了肚子話想說,又不能說太明了!一大堆漢玉,看了一身汗!不得不說,又不能說太多!就以出土報告與大家簡單訴說分明吧。


儘管玉的學派不同,上了千年大家都不能確定,除非有出土報告、鐘文鼎銘,還得是同時出的。甭說上千年,上百年您家祖宗是何許人物都莫宰羊!但一般以「料、工、形、紋」作為初步考據還是可稽的。料指料種;工指工法;形指形制;紋指紋飾。另必須加上三至四種鑑定方法方可定奪,其中有物理、化學、歷史、時空、藝術及文化等相關參數必須考量。如果有人說,一看就是對的,就不能太相信他的話。


古代殷墟婦好墓就發現了和闐玉的蹤跡,玉中之王已成公認,所以一些玉製禮器當以和闐玉居多,地方玉較少,如成為帝王重器必屬和闐玉。認識和闐玉料為藏玉第一課,現先不管工形紋的辨別,對的古玉或是一般古董的時代痕跡與就料的表面變化與大家提出幾點鑑別要項,一關不過或一關勉強通過就有風險。


一、    古玉為人工雕琢,必有手工痕跡(表面不會太平),往往為片斷接續雕刻。


二、    當時以工具帶動解玉砂打磨,解玉砂有大有小,必有粗細不均,線條片斷之橫痕出現(新工則線條一般而轉速較快)。


三、    因時間風化必有不均勻的風化痕跡,用放大鏡看多有如斷崕般向內退縮侵蝕現象,一般玉質較軟處、較淡處較易有風化與沁色痕跡(玉為多礦體組合,必有軟有硬)。


四、    以全面觀之,應當色澤不均勻,風化程度不一,(反光程度亮度不一)簡言之,沒有表面一樣老(同時酸蝕)的古玉。


五、    工藝風格較為古樸,一塊玉多用許多工法,打磨徹底,洞中一定與表面風化程度一般,(不會洞新面老)。


多看實物與圖片,認真不認假,請看附圖中的戰國古玉(出土之博物館藏品),龍佩風化程度,色澤均不一,有時間侵蝕的痕跡,沁色都已進入內層,由於上千年多有瑕疵斷裂,許多部分轉彎較不圓滑,「意到工不至」,會有些許不對稱,但力道與藝術風格卓越,鳳佩由與是長時間打磨,可以看出鳳身立體3D塑型與藝術風格,由於材料軟硬不均,表面有不同色階與斑花,但全都深深入肉,不在表面浮現,玉環呈現手工痕跡,外圓以小直線打磨逼近,表面色澤不一,圖飾原本水平相近,受風化侵蝕後一體深淺不一,風化以最初陵角邊緣為甚,直線受風化影響曲曲直直較為無力。以上您可看得出來端倪?咱們故宮見!別忘帶望遠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