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古董商見多識廣且有機會環遊世界(博物館),然而財富
之累積未必多於收藏家,有錢是因為少花錢、不用錢,端看你
是希望告訴別人你富有,還是怕別人知道你富有----後者才是
真富有。在這世界上,『恆久』的事物是最貴重的,由多數大
企業家們擁有大量貴重之國寶級收藏品可窺見,但他們通常沒
時間玩賞,我們如能積少成多又具備鑑賞的知識,才是又會玩
賞又會投資之大家,在科技與人文的調和之下,知識經濟已漸
走進藝術人文經濟之範疇,當科技的腳步愈緊張時人文的調適
愈蓬勃,看官閣下,您準備好了嗎?收什麼呢?先收小件,便
於攜帶把玩,不會損壞者優先。許慎曰:「收者,心欲而納己也;藏者,私握而隱於己也」。「收藏收藏,收收藏藏!」,千萬年以來人類從無間斷的心靈活動!那麼何謂收藏?怎麼收?收什麼?怎麼藏?藏什麼?在這暫得於己的遊戲當中,沿路一視行來,或日日快樂似仙,或終生執物所困,誠然,一事收藏,兩樣情,山高水深,難相比。收藏珍物的背後,有成名致富之人,有傾家蕩產之徒,「物因人貴、人因物雅」,如果沒有正確之收藏觀念與學術涵養,充其量也只是一個「貨物集散場」罷了,貨物進出,得失之間,幾番不捨,多少惆悵!豈是癡迷二字堪可調適,而為外人所道焉?孰知,時值玩物之人方為真人也!所以竊看孩童玩耍,能曉真情之意。蓋收藏者,私淑獨鍾,或古或今,或絕或罕;瑰麗俊奇,巧思匠心;巨如毛鼎以威天下,細似米經而羅經緯;集昔賢文思之萃,現前朝工藝之美;傳世以承教化之功,賞玩以窺先人之盛;時久愈珍,物稀彌貴。收藏乃是基於人性─「物慾佔有」使然,而推動收藏慾望意念,然收藏之標的,收藏之對象各有不同。精藝收藏---是為傳世也,藏人類生活之藝術瑰寶;諸如當代大師精品、藝術象徵、難得佳作、絕無僅有之代表性藝術大作;文物收藏---是為情感也,藏人類意識之時代象徵;諸如時代更替、文化分水、宗教傳承、歷史演進之代表性文物稱之;古董收藏---是為時鑰也,藏人類失憶之曾存明證;諸如歷朝歷代之典章制度、帝王封賜、結盟友好、功德表彰的古董稱之;風雅收藏---是為體心也,藏人類文才之精鍊薈萃;諸如文房四寶、櫥櫃擺飾、名士真跡、玲瓏巧飾之雅品稱之。雖為時間之表徵,亦為空間之表象,其中把玩樂趣互不相同,然討好對象則同而為一矣。其或可為一家之言,然須博學而見廣,能析論而辨真;涉淺者,逐隨世流,附庸風雅,欲利欲雅,莫是一衷;履深者,執偏數品,沉吟高雅,唯痴唯念,自成一格。 收藏有四原則,分別為「真」、「精」、「稀」、「絕」。 真品踏實具有時代佐證意義的真實感,精品具備藝術價值富有取悅之情,稀品具備收藏者個人特質之凸顯,絕品具備絕無僅有且不可取代之獨特價值。 「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錢少到」是謂為收藏「六到」相對應者,「多看」、「多聽」、「多問」、「多上手」、「多用心」最重要的是「少買」。多多閱讀古書及歷史典故,才不致於張冠李戴,認假為真,招致貽笑大方之家,唯多看真品方能定奪真偽;多多聽聽先進經驗,歷史評斷,才不致人云亦云,先入為主,而犯誤判虛實之謬;多多請益於學有專精之學者及博物館專項研究人員,提出自己不解或存疑之處,前後印證以求實是;多多至博物館或展覽會欣賞真品並把握上手把玩之機會,許多知名拍賣會也有提供拍前預展及上手估價,為時極短,必 須善加把握利用,以鍛鍊鑑賞功力與實戰經驗;好好在自己所好或專精領域中鑽研,學貴專精,貪多勿得,單項收藏臻於完整後,再憑此項之收藏經驗,尋訪下一收藏標的;前五到的目的主要是磨練功力,錢少到之原因主要是修砥礪心性,韜晦沉潛之功。其中或有孤芳自賞,或有束之高閣,或有交流互通,或有謀求暴利。故觀其人之收藏,亦可知其人之德,研談切磋,利雅高精,人焉可藏。事實上收藏的潛在涵意不外乎是凸顯自我的獨特與非凡,別過於流俗,個人的收藏品均在在顯示其人之尊榮與華貴或喜好與滿足,然而許多牽強附會不求實是之人,最多也只是從中獲取貪利而已,更有甚者招搖撞騙,訛人錢財,以文化之名行詐竊之實,既無文化素養更無文明進化之功,殊不知收藏之最高境界為人文陶冶之昇華及對人類歷史文明之見證,猶如恭逢盛時親眼所睹之勢,「一念之所動,宇宙為所用」,方為「古今玩人」。收藏的開始過程以起步最為重要,如射箭之扼要,初弓不正,焉得末箭之神準,所以收藏 之前要先確定主題,訂定標的,然後擬定範圍與策略,如此之收藏過程才會有美好的故事與成果。人生最大的收藏莫過於收藏自己,故所謂「收藏家」者云,凡能說出因何而收藏此品者方可稱為真收藏家也。高舍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