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玉多年,可能是「胎裡帶」,打從爺爺輩兒在北


 


京種棗賣大煙(那時是合法的)就常聽父親說收藏


 


的故事,咱家祖先跟旗人關係好,可還真得是什麼


 


好玩意兒都瞧過、盤過、代賣過,也常為街坊路客


 


掌掌眼兒。所以我玉的「劣根性」極強,可能是家


 


傳的。那時倒也沒聽過哪家古玩店發了大財,似乎


 


大家都把心思花在保存中華文化上,比的是「難得


 


的價值」,而不是「難買的價錢」,可是來到了現


 


代,卻都走了味兒!幾次拍賣會進出,雖有斬獲,


 


但看看失之交臂的往往都是天價,心中納悶,值


 


嗎?沒多久,該物又跑出來拍了,又是創天價,沒


 


多久就聽到買主無法交割,拍賣公司走法律途徑的


 


消息…。唉!『收藏』成了『搜償』,個個希望能


 


從中獲利,獲得報償,誰卯到最後一棒,誰瞪眼!


 


一切向錢看齊,藝術價值與時代意義完全不加理


 


會,凡事只要參和著利益,再好的事兒也會變調兒


 


走味兒,全球化的追求金錢活動,舉凡教育、法


 


律、政治與文化一切都商品化,以獲取利潤為最大


 


前提,金錢成為衡量一切中心價值的根據,「文化


 


創意產業」,好大一個帽子下來,讓文化也貼上了


 


價格標籤,上架出售。客人:「老闆,您這文化怎


 


麼賣?」,老闆說:「50元!」,客人:「行!來


 


二百元咱家嚐嚐!」。許多人對古玩藝術品的認


 


知,也陷入了迷思,不論優劣,只問低價,買高賣


 


高,那買低呢?還是賣高。『只看價格,不論價


 


值』,收藏了一生,卻不瞭解古文物的當時的時代


 


意義與其中的迷人故事,您可曾用過玉髮簪掏耳


 


朵?;白玉杯喝過葡萄酒?;白玉碗來喝碗牛奶?


 


白玉高腳盤供過佛?;戴上扳指打打太極拳?沒


 


有!告訴您,這些乾隆皇都用過!您高價拍得的白


 


玉瓶有修補喔!蓋兒和瓶兒不是一對兒喔!啥!您


 


說您沒看清楚,不曉得,放在庫房發霉了!借我瞧


 


瞧,盤盤,留著給下一家,我看不到。所以,既然


 


選擇收藏一途就要「認份」,就要過著儉樸的生


 


活,專心收藏,好好探究古文物的樂趣,錢不夠使


 


了,讓一件給人把玩,賺一點點走路工,日子就會


 


很好過,拍賣品太貴,就預展上上手,暫得於己,


 


練練眼力,以合理價標標,中了就是本事,沒拍


 


中,這冤家精品,看的當下就是屬於您的!不是我


 


說的,佛經上說的!趕快看看自己手上的收藏,有


 


沒有你沒發現的落款,還是時代的戳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