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闐玉的質地,玉種有區別當然有優劣,有的玉由於玉中天然化學元素比例失調,在玉中形成雜質、筋等,這叫玉中有暇,看白玉要白玉無暇,個人之見不管那種顏色的玉,只要是透過亮光渾身清一色,無明暗,無濃淡,無漿無雜質,無玉紋,且玉器通體明亮溫潤,握手中感覺油滑舒適順手等,這些玉都是好的玉,一塊好和闐玉,首先給人感覺要像一塊『凝脂』,白玉要像『羊脂』,黃玉像『雞油』, 油糯油糯的,和闐玉跟翡翠玉不同,翡翠玉都被拋以玻璃光,產生鮮明亮麗光澤外射,而和闐玉要求『精光内蘊』,光澤蘊含在玉裡,而不是透在外邊,由於『體如凝脂』和『精光内蘊』,所以它給人感覺是『渾厚溫潤』,而『溫潤』兩字成和闐玉的代名詞,如君子一般內斂。


二、和闐玉的顏色,和闐玉因顏色,有白,黃,青,碧,墨之分,一般來說,在質地相近之下,白為貴,黃次之,青和碧等一般是較低,仔料由於在河床經過幾萬年河水沖刷打磨,並受河中各種礦物質滲透,去蕪存精,漸漸的在玉表面形成各種顏色,顏色在肉上(外)這就稱皮,,皮要薄要潤,皮和肉都不帶漿,不帶雜質裂痕,有人買玉是以白為先,但也有人是先取糯或Q(台語)為第一要件,見仁見智,因人而異,喜歡就好。


三、和闐玉的重量:和闐玉的密度為約2.98,是所有白玉種類之冠,,也就是同樣大小的體積,和闐玉比其他白玉種重,密度是玉石單位體積重量,和闐玉的重量經用小樣測定,為2.66一2.98,不同的玉種有差別,白玉為2.922,青白玉為2.98,墨玉為2.66,一般白玉重量小於青玉或青白玉,墨玉因含有較輕的石墨鱗片而體重較輕,墨玉由墨色到淡黑色,其墨色多為雲霧狀條帶狀等。工藝名稱繁多,有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須、美人須等。在整塊料中,墨的程度強弱不同,深淡分佈不均,多見於與青玉、白玉過渡。一般有全墨,聚墨、點墨之分,全墨,即"黑如純漆"者,乃是上品,十分少見。聚黑指青玉或白玉中墨較聚集,可用作俏色。點墨則分散成點,影響使用。墨玉大都是小塊的,其黑色皆因含較多的細微石墨鱗片所致。“玄玉"也是古籍記載中墨玉的一種,即青玉或白玉中較多細小的石墨鱗片比較均勻的星點狀分佈,稱"細墨"星者。玉塊度也很小,屬於墨玉與青玉或白玉的過渡品種。墨玉:閃透石中夾石墨、磁鐵成分即呈黑色,墨玉多為灰白或灰墨色玉中夾黑色斑紋,依形命為“烏雲片、淡墨光、金貂須、美人鬢等。黑色斑濃重密集的稱純漆墨,價值高於用其他墨玉品種。墨玉呈蠟狀光澤,其顏色不均不宜雕琢紋飾,多用以製成鑲嵌金銀絲的器皿。長度約1.2cm左右這是搜尋到的資料所以應該說是含有石墨而形成的,和闐玉中的墨玉應是玉中含有錳元素所致。墨玉與黑碧 傳統意義上的墨玉是專指白玉和青玉被石墨沁入形成的,作墨玉當然是越黑越好,不過一定要有玉質,否則就是石頭,大部分墨玉都是灰灰的,不黑不白,這種料稱做“青花”,一般而言,“青花”的玉質相當細膩,脂感很好,上手特有感覺,其中黑白分明的“青花”很受玉坊的青睞,可用於巧雕,黑白分明的青花和田籽料俗稱黑白子,上品要求“白如宣紙、黑如墨”,市面上極易與和闐“青花”混淆的是青海“青花”,一般而言,青海“青花”給人一種凍凍的感覺,幾乎看不到墨點,墨是融在玉裏的,有的可呈現出紫色光暈,當然黑白分明的可以根據白玉部分來區別。傳統墨玉的正確劃分是根據石墨的入沁形態分點墨、聚墨、全墨。點墨顧名思義就是石墨呈點狀分佈;聚墨就是石墨比較密集,但並沒有把原來的玉種都塞滿,外觀是呈黑灰色;全墨是石墨把原玉種的每個空間都佔據了,且很密集,全墨中“黑如純漆”者是上品,十分少見!黑碧是新疆常見的玉種,色澤比點墨和聚墨要黑,所以也被稱墨玉,但本質還是碧玉。由於其上品色漆黑,極易於傳統墨玉中的全墨相混淆,青玉底張的全墨也很容易被誤認黑碧。個人認為區別的要點是用強光打進去,青玉底張的墨玉可見均勻細密的墨點,而黑碧則可見狀如海藻的墨團,傳統墨玉在強光緊貼玉面垂直照進去時,在光層與墨質層之間可見透明如薄膜塑膠的玉質層。就手感而言,青玉底張的全墨性糯,感覺柔軟,韌性好,而黑碧則玉質硬脆、外表光亮,在新疆還有一種黑色的蛇紋石常充黑碧,當地人稱 “喀瓦石”,維吾兒人的意思是“沒有玉質的石頭”,幾乎在所有出產和田玉的礦區均出產此類蛇紋石。區別主要在於硬度和玉質,不過即便是黑碧,若是沒有玉質或石性大,那也是石頭。


四、和闐玉的結構,和闐玉的組織主要呈短軸並具方向性的毛氈,雲紫狀,針柱狀或纖維狀,結晶顆粒一般較細小,但也有密度極高幾乎看不到結晶體。


五、和闐玉的聲音,用硬物輕輕敲擊,和闐玉碰撞聲音清脆悅耳悠長,仔玉更甚,引用古人說法和闐玉發出的聲音-其聲清引,絕而複起,殘音遠沉,徐徐方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