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玉收藏是受經濟環境資源影響極大的奢華品與文化財,因
此,古玉的作偽就成為幾千年以來的次藝術文化,說句現在流
行話兒就是『山寨玉』,就連新玉,由於目前產地礦產資源枯
竭有限,所以,作偽造假的行為自然層出不窮,我不愛山寨
玉,山寨夫人倒是可以送我一個!因此,在整個華人玉器市場
中,完全可以看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真實劇場天天上
演,如不常練練眼力,多與同好掌眼,買貨時睜大了眼睛,那
就剛好..『打了眼』。因此,不才高舍認為千萬不能買『隨
朝』的玉,「隨便你說哪一朝都行」!目前,現階段科技進步
資訊發達,但仍免不了一堆展覽,一堆畫冊,山寨一堆了,不
可不查。目前經濟衰退已到谷底,本以為是買玉好時機,卻發
現玉價紋風不動,蓄勢待發,前天親觀台北蘇富比預展,大嘆
只是一塊玻璃之隔,卻是『比零』大戰,櫥窗內個個美玉,就
是『零』太多了!也許是玉器的投資已臨到了非理性的時期,
要想透過美玉收藏的途徑達到一夜暴富或揀個『大漏』。但
是,在講究品牌名牌的時刻,我彷彿看見明朝古玉的上面那閃
閃發光的LV標誌(Lu Verify)陸子岡確認?喔..LV發源地在此
啊!雖是玩笑,卻是一種迷失!在涉足美玉收藏的時候,因為
現代科技作偽猖獗,尤應謹慎,應當避免急於求成和貪圖暴利
空間而受騙上當,時間在古董上產生的痕跡較難做仿,多觀察
身邊的老東西,表皮不當一同變老,一樣的老成色,一定有問
題,人老也是從白髮、魚尾紋和手指變起,其中奧妙看官可知
曉?
前輩的教誨提供看官參考:古玉的作偽近千年來從未中輟,
『西湖老人繁勝錄』、『天工開物』、『古玉辨』、『古玉圖
考』和『古玩指南』等古籍中就對此多有載錄。今日,作偽、
造仿、改件和仿古的技術和識能達到空前水準。(1)高檔玉料仿
古誘惑力大,成交率高。造匠依按照古圖譜,重新原樣製造,
以新仿古,尤以高檔和闐玉料甚至籽料仿古,連料、工、型、
紋都確切模彷,一般稱之為「高仿」,不見仿廠,不知有仿。
此一大規模地進行玉器仿造,好像只是近十來年的事兒。由於
高檔玉料密度緊、油性好,經過人工刻意盤玩、滾筒打磨或浸
蠟,非常容易出現包漿和溫潤的表光。如果再精心加以實施人
工沁色,是很可能叫行家看走眼的。上海、蘇州、徐州、埠蚌
和湖州的高仿就很出名。前些時候看見大陸有些地方的中、小
型拍賣會,常用上這種玉料冒充老貨,是很普遍的現象,致使
許多買家『打眼』,但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太』便宜了,底
價定得巧,價格介於新貨和老貨之間的模糊地帶,再來句老先
生的收藏,敗家子不識貨拿出來換現金的,你不動心都很難,
問他包不包退呀?他說包不退!走先!有些拍賣公司不標註為
清代的,那可以看作是新的工藝品,如果為拍品定的時期為
『清』,就要小心觀察是否是高仿品,清--是清貨的清喔。(2)
臆造名人所用之品,害人不淺。所謂的臆造也就是憑空捏造,
沒那碼事兒,作偽者常按照青銅器的造型製作仿古美玉,或是
東湊西拼硬是把各種原本不相干係的器型圖騰拼湊為合體,這
樣就成了完全沒有在玉器市場中出現過的怪胎,縱貫古今九千
年,做了上下九千年,好一個父傳子,子傳孫,代代玉工,這
就是臆造品,或說張飛用的,珍妃喝過的,慈禧撓癢癢的,雖
然仔細端詳臆造品常是漏洞百出,古里怪氣,別有用心之人口
若懸河,舌巧如簧,道聽途說、穿鑿附會,足以移情,認偽為
真。(3)劣質仿品充斥市場。各地文物市攤充斥了各種劣質低級
仿品,如仿良渚玉琮、玉璧、龍山玉龍、商代玉鷹、春秋玉
圭、漢代劍飾玉璧之類,和故宮一模一樣,甚至說成對之單
品,國寶級收藏品,一問價格只賣幾百元到千把元,可買一
箱,誤導愛好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