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董買賣在古時候可以看成是一種社會救濟或全民福利的自然


 


形成機制,當時,大夥兒種莊稼,看天吃飯,望天下雨,老天


 


爺不賞臉,收成不佳時,或家有急難時需要生活錢,老太爺老


 


奶奶長輩們就會出來主持大局,作主將祖傳的古董寶貝,或將


 


家裡的稀奇古玩、珍貴寶貝拿到大戶人家或米糧店給「押」著


 


借米去,再不然就拿去巷口古玩行(熟悉的行號,口風兒也緊


 


些)給換些兒銀兩過日子,等開春一到家裡有了糧食或銀兩,


 


再將好寶貝贖回,就也算是一種度小月的方式,除非是發生不


 


得了的大事兒,需用大錢才會死當,於是古董買賣就應運而生


 


了。家中的正堂擺放著古瓶子,外來人一瞧是男人瓶(上粗下


 


-如梅瓶)還是女人瓶(下粗上窄-如膽瓶)就知道是家院子


 


是男當家還是女當家了,當然,如果是女人瓶就不能說叫你們


 


家老爺出來回話,一出來,準給你嚇死,與先人說話那還不立


 


正站好,要是先人真說話了,準給嚇死不可!古時成為古董商


 


人除了要有好眼力勁兒之外,還必須要坐得久、坐得正,「坐


 


得久」是說耐得住寂寞,不賭博、不喝酒、不妄語、不兩言,


 


不論颳風下雨,天天上板開店;「坐得正」是說經得起誘惑,


 


不誆人、不藏私、不誇口、不二價,不論童叟男女,一一誠實


 


對待。所以許多古董商又兼具「大善人」的名望,需要社會名


 


流主持公道時,往往可看見一邊盤玉一邊說理的大紳士,氣度


 


不凡,叫人稱羨。移近就遠,買低賣高乃生意之道,但許多古


 


董商是沒有一本萬利,撿漏致富的想法的,他們都在周轉度


 


日,好友成群,為的是一求溫飽,二求賞玩,三求開眼、四求


 


膽識罷了,參透人生,自由自在,不受利誘,不怕威脅,真完


 


人也。大陸客完古董還是以投資居多,到手就想轉賣,有賺就


 


讓,價格不低,盤玩較少,台灣藏家,愛物勝金,買多出少,


 


價格不拘,文化不同,想法就不同。台灣藏家愛聽典故,趣味


 


無窮,珍惜藏品,寕展不賣,或許說是中華上下九千年,方圓


 


九萬里的文化在台灣融合生根吧,這就是「寶島」聲望的由來


 


原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OSER 的頭像
    KAOSER

    高舍私塾 - 觀世玉 聽故事 說趣聞 喝好茶

    KAO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