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相處,煩惱習氣很重,總有傲慢,殊不知傲慢是大煩惱。貪、瞋、痴下就是慢,要曉得這個東西多嚴重。人,無論是世法還是佛法,為什麼學不好?就是慢這個東西障礙了,傲慢。孔夫子說得好,他說假設這個人他的才華像周公一樣,周公,聖人,是孔老夫子一生最佩服的人,也常常讚歎的人。說假設有個人像周公一樣,有這樣的才華,可是他有個毛病,什麼毛病?驕傲,「恃驕且吝」,吝是吝嗇,他傲慢,他吝嗇,夫子說「其餘則不足觀也」。那不必談了,這個人是假的不是真的。那周公有沒有傲慢?周公有沒有吝嗇?沒有。佛法是要超越生死輪迴,所以這個慢煩惱要斷。儒家沒有講超越六道,所以他對傲慢沒有說斷,但是也提出嚴重警告,在《禮記》裡面「傲不可長」。傲慢人人都有,與生俱生的煩惱,不是學來的,你生生世世帶來的,叫俱生煩惱,只要是眾生都有這個傲慢的習氣,當一個傲慢的人何難之有?吹噓自己不可一世!何難之有?看看每個人小時後都吹噓都會自大!就不難發現其實不難!一個人一直說他很有錢表示他還不夠有錢,一個人說他很利害表示他想很厲害!所以希望能把傲慢伏下來,不可以增長。儒家教育「慾不可縱,傲不可長」。禪宗之獅子吼,要的是頓悟,喚醒人們消除我慢,如人見智者訓誡而不自悟,智者責任已了,端看個人修行深淺覺悟而修正行為。讀書、修道,真正成績在哪裡看?在心平氣和。古人講的「學問深時意氣平」。你修行有功夫,一定對人很和氣,我們一般人講沒有火氣。火氣很大,常常容易發脾氣,那個人沒有道心,那個人沒有修行,那個人也沒有學問,這一定要懂得。學問跟學識是兩回事情,學問裡頭有道德,學識裡頭不一定有道德。他學的東西很多,他不一定有道德,但是學問裡頭有道德。所以真正做學問的人心平氣和,修道、學佛那就更不必說了。你看佛在經上常講「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所以你發脾氣,你對人發脾氣,對方傷害少,我常常講,頂多你傷害他三分,對自己的傷害七分。你們都沒有算這個帳,算這個帳,這划不來,我們的損失太大!我們損失七分,他才損失三分。你真正想通了,明白事實真相了,你就不會發脾氣了,高舍低俗才劣,對自己真正關心之人,還是無法自持無名之火,慚愧慚愧!雲遊反省去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