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年08月08日 09:19:55 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長春8月8日電(記者常亦殊、郎秋紅)“翡翠挂件原價4600,現價100元!”在第七屆中國長春民間藝術博覽會上,琳瑯滿目的玉石珠寶讓不少消費者心動,然而,有些玉石珠寶價格頻頻上演“七十二變”,讓消費者直呼“看花眼”。
玉石珠寶歷來是國人收藏摯愛,這不僅因其可觀價值,更源于千百年來的文化積淀。本屆長春民博會專門開辟玉石、珠寶藝術綜合主題館,展銷來自全國各地及緬甸、巴基斯坦等國的精美玉石珠寶,讓人大飽眼福。
然而,記者發現,一些玉石珠寶頻現“跳水價”“跳樓價”,諸如“原價590元,現價39元”“原價820元,現價59元”等促銷標語,在展會上比比皆是。在一家和田玉展櫃,一枚玉墜標價668000元,銷售人員則表示最低折扣能做到4800元。此價格不足原價百分之一,無怪乎有消費者直呼“玉石價格真是‘七十二變’,讓人看花眼。”
為何玉石珠寶紛紛“明碼虛價”?長春收藏家協會玉器賞石鑒定委員會專家張徐告訴記者,原因有三。
首先,與玉石自身價值屬性有關。古語雲“黃金有價玉無價”,相比于黃金等貴金屬,玉石更強調文化價值。正因如此,目前,市場上的玉石除了根據成色加以分級,對其價格無從給予係統、科學測算,玉石價格完全靠市場說了算,便出現了“定價有水分,成交看緣分”的局面。其次,近年來收藏市場大熱,使遊資進入玉石市場,玉石價格被炒高。此外,一些商家抓住百姓的趨利心態,先抬高價格,再低價銷售,用這種銷售戰術,讓百姓自覺佔便宜而“慷慨解囊”。
張徐建議,百姓收藏玉石珠寶還應謹慎。現在市場魚目混珠,消費者很可能因缺乏鑒賞知識,而購買到以次充好的玉石。“有的低廉玉石可能是玉粉合成,有的看似成色好,卻可能進行了人工降色、提純處理,有的甚至用了外國加工技術,一般消費者根本看不出端倪。”
他建議,消費者在購買、收藏玉石時,應多學、多看、少買、慎買,“最保險的方式還是請內行人把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OSER 的頭像
    KAOSER

    高舍私塾 - 觀世玉 聽故事 說趣聞 喝好茶

    KAO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