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sina.com.cn 2012年11月06日10:06 深圳商報


敖和​​藏玉方彝,材質為和田玉。敖和​​收藏的玉狩獵者


深圳商報(微博)記者夏和順/文施平/圖


敖和​​在深圳古玩市場摸爬滾打了16年,他已經記不清自己第一次淘到的器物是什麼。敖和​​真正感興趣的古玩只有一樣,那就是古玉。他並不認同深圳古玩城沒有真貨的說法,他告訴記者,不認識假貨就不能認識真貨。他是那裡的常客,幾乎每週都要去,他的近千件古玉藏品,半數以上都來自那裡。


古玉玩的就是認知度


敖和​​說,玩古玉,玩的就是信息不對稱和認知不相符。所謂古玉均為出土物,由於各地大量建築挖掘,其源頭並未斷絕。但發現者及一手二手古玩商玉器知識有限,致使這些真正的出土古玉混雜在大量仿真玉器中,因此在古玩市場上淘到真正的古玉並不是不可能的事。


玩玉需要綜合多門科學,比如地礦學、雕刻工藝、造型、歷史等等,敖和說,最主要的,是需要通過還原知道玉器本來的用途。從地質構造上說,玉器不分古今,其斷代主要指工藝製作而言。所以說,現代儀器只能鑑定玉器的品質、等級,但無法鑑定其年代和真假。那麼如何判斷玉器的真假呢?敖和​​說,其實對具備相應知識的人來說也很簡單,從材質、器形、工藝、附著紋飾、沁色即次生變化等方面,基本上可以判斷一件玉器的時代,也就可以斷定其真假了。


敖和​​介紹,目前中國高仿、中仿古玉器很多,都是成規模的,但他說,不管怎樣,仿的就是仿的,畢竟不是真的。


古代以和田玉為正宗


現在許多人的觀念中,玉器就是擺件、掛件或飾品,就是用來觀賞玩兒的玉石。敖和​​說,其實在古玉器長達8000年左右的歷史中,80%以上時間其用途在通靈、通神、祭祀、彰顯權力和聚集財富。春秋時齊國名相管仲是中國最早的經濟學家,他曾談到,齊國“以珠玉為上幣,以黃金為中幣,以刀為下幣”。管子還以玉品比人品,稱玉有九德,“是以人主貴之,藏以為寶,剖以為符瑞,九德出焉。”東漢許慎在《說文解字》說: “玉,石之美者”,並稱其有仁、義、智、勇、潔五德。


中國古代文化遺址中產玉的很多,但以和田玉質量最優。和田玉古稱“崑山之玉”,指產於崑崙山北以和田為中心狹長地帶的玉璞。它有7000多年的開發利用歷史,自殷商時代起被宮廷權貴視為寶物,秦代以後成為中國玉雕業主要質材。歷朝歷代王公貴族均以和田玉為尊、為正宗。敖和​​說,中國玉器在其近8000年發展歷程中,由簡趨繁,範圍由小到大,技藝由低到高,能夠反映出中國古代政治、經濟和社會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


紅山時期的幾件器物


敖和​​向記者展示一隻水晶鳥,白色通透,造型簡練,神態自然,他稱這是紅山文化時期的器物,取材於遼河流域的赤峰一帶,很可能是當時氏​​族的圖騰,從其造型可見一股傲氣。古人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但攻此玉者為何石?我們已不可知。這件水晶鳥是幾年前敖和從古玩城以80元購得的。


還有一件狩獵者雕塑,敖和說也是紅山文化時期器物,綠色材質,造型逼真。狩獵者左手握棒,那是勞動工具,右手倒提著一隻兔子,那是他的收穫。這個狩獵者眉骨突出,腿短而粗壯,上肢寬闊,肌肉發達。敖和​​曾經請教過運動學專家,專家稱這個狩獵者與現代人體型有很大差異,但他的身體各部位,骨骼和肌肉十分協調完美。敖和​​還展示了一件勾形佩,又稱玉瓏,也是紅山文化時期典型器物,他說是跟朋友置換來的。新石器時代,瓏主要用作圖騰崇拜,統治者和民間都認為瓏能呼風喚雨。瓏始見於紅山文化,龍山、良渚文化等也有發現,瓏形主要以C形為主,與現代龍形有較大差別。


良渚文化玉器就地取材


敖和​​又拿出三件器物,中間為圓筒狀,外圈為正方或鈍角四方形,材質深黃或淺黃。敖和​​介紹,這種器物叫琮,它的主要功能是禮地,也是財富與權力的象徵,或作為與原始宗教、巫術活動有關的器物。敖和​​說,這幾件器物大概產生於新石器時代良渚文化,材質源於今江蘇溧陽的小梅山一帶。至於器物的顏色不同,是由於它們埋於地底的小環境所致,他指著其中一件的白色粉狀表面層說,這就叫雞骨白,是玉石沁化即幾千年鈣化所致。


良渚文化遺址出土玉琮形狀繁多,一般為體形較瘦長、中間穿孔較細的柱形,或體形扁寬、中間穿孔較粗的鐲形。有的橫截面為弧邊方形,有的橫截面為正方形。敖和​​讓記者註意玉琮上的紋飾,上有陰刻或浮雕的獸面紋,沒有紋飾的地方便自然形成間隔凹槽,以突出獸面紋飾。有些玉琮紋飾簡略,有些則紋飾繁複,敖和說,簡略者即後來饕餮的最初造型,繁複者細看可見一人騎在獸上,這是一種傳說中的神獸,據說騎上它就可以上天入地,那時人們最大的夢想就是駕馭這種神獸。


敖和​​又向記者展示了異型璧、玉方彝、玉豆、玉盉等物,他說,古代玉器各種各樣,只要青銅器有的玉器都有。而這些器物都是他從古玩市場淘來的,價錢一般都不貴。敖和​​說,從宋代就有人開始仿造古玉器,但當時有人以和田玉仿紅山、良渚等文化器物,他們不知道紅山、良渚文化玉器都是本地材質,所以這種玉器必假無疑。還有,他拿起那隻表面有蝕孔的玉豆說,這種自然的侵蝕又叫土咬,它的孔表面小里面大,而人工做假稱酸咬,它的孔表面大里面小。敖和​​說,沁化會造成玉器色澤的變化,也有人在沁化​​上做假,但真正的沁化也是做不了假的。


對古玉情有獨鍾


敖和​​的經歷平淡中也有傳奇,他是江西橫峰人,從部隊轉業後曾在家鄉一家國營企業工作。後來國企轉制,他被市場經濟的大潮裹挾到了深圳。 1996年,他進入深圳市藝術品拍賣行工作,那時他第一次接觸到古玩特別是玉器,從此他的眼前打開了一個新天地,他說自己對古玉情有獨鍾,從此浸淫其中,十多年不改其志。


敖和​​在市藝術品拍賣行呆了一年多,此後他改行做營銷,在很多家公司呆過,其中他印象最深的是在珠海一家快速消費品公司做營銷總監。敖和​​說,沒有做過快速消費品營銷就不能算做營銷,你想想,要讓產品在一周甚至三天內從生產線送到消費者手中,而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這批產品就變成廢品。這樣做了一段時​​間敖和覺得壓力太大,而且與他興趣愛好相距太遠。後來,他就在深圳南園路中港國際珠寶城開了一間店鋪,開始做玉器生意。敖和​​說,玉器營銷與快速消費品正好相反,它是慢節奏沒有時間限制的。


敖和​​說,自己的這間店在經營上與其他玉器店並無區別,主要是靠經營翡翠營利維持,而他的興趣主要還在更有文化含量的古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