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異


飛北京的路途上,空姐給飛機上的老外上餐



老外問: What is this?

空姐答: Cake China ( 饅頭 )

老外問: What is this?

空姐答: Pizza China ( 餡餅 )

老外問: What is this?

空姐答: Salad China ( 黃瓜 )

這時空姐放了一個屁

老外又問: What is this?

空姐妙答: Air China ( 中國民航 )

==============================

文化差異在任何地方都得到體現

一個台灣人出國,海關要求打開行李檢查,發現有七條內褲,奇怪問原因

台灣人回答:" Sunday, Monday, Tuesday ... Saturday "

官員明白是一天一條。

接著來了個法國人,官員要求打開行李檢查發現有五條內褲,奇怪問原因

法國人回答:" Monday, Tuesday, Wednesday, Thursday, Friday "

星期六,日如何? NO WEAR.


官員明白法國人浪漫,星期六 . 日是不穿的。

接著來了個印度人,檢查發現有十二條內褲,

官員大惑不解,忙問如何? 印度人慢悠悠回答:"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

"


 


阿波羅新聞網2006-07-14訊】   
中國太奇妙了

有位美國朋友訪問了中國後,對翻譯說:「你們的中國太奇妙了,尤其是文字方面。譬如:『中國隊大勝美國隊』,是說中國隊勝了;而『中國隊大敗美國隊』,又是說中國隊勝了。總之,勝利永遠屬於你們。」


處處都漂亮

一位外國朋友不知道中國人的「哪裡!哪裡!」是自謙詞。一次他參加一對年輕華僑的婚禮時,很有禮貌地贊美新娘非常漂亮,一旁的新郎代新娘說了聲:「哪裡!哪裡!」不料,這位朋友卻嚇了一大跳!想不到籠統地贊美,中國人還不過癮,還需舉例說明,於是便用生硬的中國話說:「頭髮、眉毛、眼睛、耳朵、鼻子、嘴都漂亮!」結果引起全場鬨堂大笑。
            

數學中文

一位美國數學系的研究生來台灣搜集中國古代數學發展的資料,朋友請我代為招待。他是首次來到東方,也沒有學過中文,可是竟在短短半小時內學會寫錯綜復雜的「張」字——而且還是草書。

驚訝之餘,不免向這位天才請教。他說:「這沒有什麼,我只是用一筆把三又四分之十三這個數字寫出來而已。」
           

「吻」字新義

美國青年比利學習中文。當學到「吻」這個字時,比利提出了疑問:「吻字會意就是『勿』,『口』,不動口如何接吻?」有人想了想,笑著回答:「中國人個性比較含蓄,『勿』『口』就是『不必說話』的意思。你接吻的時候,會說話嗎?」
            

望文生意

洋人:「你們中國人的確是一個勤奮的民族。」
中國人:「怎見得?」
洋人:「每當我早晨經過街道,常常可以看到路旁的招牌寫著『早點』兩個大字,提醒過路上班的人,不要遲到。」
           

老外評老外

初到美國時,幾個中國同學請我到一家中餐館上給我接風洗塵。小林看到鄰桌幾個洋人在用筷子,便說:「現在會用筷子的老外越來越多了!」小王接著說:「那些老外不但會用筷子,還會點菜呢。他們再也不是只會叫雜碎、春卷了。」小張正要開口,只見鄰桌一個已吃飽喝足的老外慢條斯理地走到我們桌前來,用他那極其標準的京片子說:「請你們搞清楚,在這里,你們才是老外。」
            

打架三次

一位美國友人回國,請他談談觀感。他說:「在你們這兒吃一餐飯,要打三次架。」他解釋說:「一進餐廳,為了推讓座位,主客就開始互相拉扯,接著上菜,主客又要你推我擋一番,最後為了付賬,更會展開一場
精彩激烈的爭奪戰。」
          

無法控制

一位外國留學生在大陸某地參加「普通話演講比賽」,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諸位女士、諸位先生,我首先得向各位道歉,我的普通話說得不好。我與貴國語文的關系就如同我跟太太的關系一樣,我很愛它,卻又無法控制它。」
           

外國人

有一個剛來中國不久的外國人,他只會說兩句中國話:「很好」、「更好」。
一天,僕人說:「我要請假兩星期。」
外國人說:「很好。」
僕人說:「因為我父親死了。」
外國人說:「更好。」
          

吃水餃

在紐約的一家中國餐館,我親眼看見一位外國朋友吃水餃用的方式是「中餐西吃」,按西餐的習慣,先喝湯;他把那一大碗青菜豆腐蛋花湯先喝完,然後開始操起他的刀叉;先用刀將每一隻餃子切開,使肉餡和餃子皮分開,然後吃一口餃子皮,再吃一口餡……慢慢咀嚼、品嘗,吃得津津有味,還不時向我投來微微的一笑。我見狀,走近問:「好吃嗎?」他用生硬的中國話答:「如果再能配上一點果子醬和奶油,那會更加OK。」

             

魏什麼

德友人魏特茂,娶了中國太太。某日遇一老翁,兩人寒暄起來。
老翁:「您貴姓?」
德佬:「我姓魏。」
老翁:「魏什麼?」
德佬:「為什麼?姓魏也要為什麼?」
           

各種各樣的「汁」

有一次,專考外國留學生的漢語「托福」試卷上出現了一道填空題:「絞盡___汁」。
試卷收上來,老師發現答案多種多樣,但都沒答對,如:
「絞盡墨汁」;
「絞盡乳汁」;
「絞盡果汁」;
「絞盡湯汁」;
老師在後來評講試卷時,對這批未來的來華留學生說:「你們真是『絞盡腦汁』也沒寫出『絞盡腦汁』。」
             

不是東西

一位自命為中國通的教授,向他的學生講授中文課時說:「中國人把物品稱為『東西』,例如桌椅、電視機等等,但是有生命的動物就不稱東西,例如蟲、鳥、獸、人……等等,所以,你和他都不是東西,我自然也不是東西!」
            

外國人中國人的勤奮
有個洋人,看完了故宮的象牙球多層透雕後,從中國帶了幾個芝麻球回國去作為伴手禮,逢人便說:「你們看中國的芝麻球,真稀奇!沒有洞,豆沙是怎麼放進去的?再說,你們看,這芝麻,一顆顆地貼,需要多少時間啊!中國人真勤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