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6月24日 08:40:06 來源: 大洋網-廣州日報



用價格低廉的羅甸玉替代青海和田料中的中低檔產品,成為近期玉石市場上廣大商家心照不宣的新“時尚”;收藏愛好者唯有擦亮眼睛、仔細甄別。多數羅甸玉質地不佳、收藏價值有限;但由于顏色潔白、質地細膩,可以制作成很好的裝飾品,消費者則不必過分糾結于其真實身份。


  “羅甸玉?我們不賣羅甸玉,只賣和田玉。”廣州華林玉器市場附近的臨街玉石檔口裏,所有的檔主都斬釘截鐵地告訴記者:自己的白玉出身高貴,不是俄羅斯料,就是中國的新疆、青海料。然而,仔細觀察,所謂的和田玉產品中,夾雜著大量類似白瓷、潤澤度不高的玩件與擺件,疑似貴州出產的和田玉近親——羅甸玉。


  市場:商家普遍不承認賣羅甸玉


  羅甸玉究竟有沒有在廣州市場熱銷呢?本周,記者和廣東地質科研所的專業人士一起走訪了華林玉器批發市場以及周邊街道。在幾家和田玉檔口,在被稱為“青海料”的和田玉產品中,記者與專家均發現了羅甸玉的身影:羅甸玉雖然在外形上與和田玉十分相似,但只要用簡單的放大鏡來觀察,就可看到明顯差別:前者不夠潤澤,內部片狀結構較粗,呈現出“白瓷”的外形特點;而達到和田玉級別的白玉,即使是山料,也比較潤澤,呈現出透明或半透明質地。


  不過,即使面對專家的質疑,攤主均不承認其銷售的是羅甸玉。


  這些疑似羅甸玉的成品、半成品,價格遠比俄羅斯料便宜,也與青海料的中高檔產品價格相去甚遠,約是後者市場價格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而與青海料中的低檔品價格基本相當。


  鑒別:羅甸玉是和田玉的“近親”


  羅甸玉其實是貴州地質實驗室2009年才發現的新玉石品種,2011年末開始廣泛被用於商業採掘與加工。


  如果單從化學成分上來說,羅甸玉與和田玉的成分完全一致,均含有90%以上的透閃石,均是碳酸鹽變質後的同一產物,摩斯硬度均在6~6.7之間,屬于典型的高品質軟玉。為此,如此多的商家用羅甸玉冒充和田玉,也並非毫無理論依據:同一成分嘛,為什麼不能叫和田玉?


  寶玉石中以地質為名者,只代表品級與質地的概念,而非地域限制,並非只有新疆和田產的玉石才叫和田玉,只要透閃石含量高、質地優良的白玉,都可以叫成和田玉。


  不過,羅甸玉的物理結構卻與和田玉有一定區別,透閃石結晶呈纖維狀和片狀,結晶體呈放射狀、束狀、氈狀交織,不如和田玉的結晶那麼致密、細小與整齊。為此,從外形到觸感,羅甸玉還是與和田玉有比較明顯的差別,記者這樣的菜鳥一經學習,也能在和田玉堆裏挑出羅甸玉來。


  多數羅甸玉產品缺少和田玉的油質光澤,表面略顯呆滯,缺乏溫潤通透的靈氣,在太陽光、燈光下部分羅甸玉呈現灰澀的外觀,也沒有和田玉的致密度高;為此,羅甸玉的外觀、質感方面均類似于白色骨瓷。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這種新玉石品種為白玉的一種、和田玉的近親,比較合理;但非要將其叫做和田玉,則十分牽強。


  收藏建議


  高品質羅甸玉也可收藏


  對于類似的玉石品種,廣地珠寶的項賢彪認為,如果僅僅為了裝飾與佩戴,不需要太過糾結於其新玉種的身份定位,不妨逢低買入。羅甸玉不僅與和田玉成分類似,而且質地細膩、外觀特徵明顯,仍屬于高品質玉石,目前的(真實)市場價格仍在較低位置,買後裝飾家庭、隨意把玩,都比較適宜。不過,如果要收藏,則應從原石出發,收藏那些質地優良、潤澤度相對好的羅甸玉;任何寶玉石中的中低檔產品都不值得收藏,羅甸玉也不例外。


  質疑: 羅甸玉“魚目混珠”毛料便宜產品暴利


  記者從廣州荔灣區批發市場等地了解到:2012年,不少商戶開始接觸羅甸玉,開始時僅用于工藝品擺件的加工,但後來,商戶發現其外觀與青海料中的中低檔品並無太大差別,就開始混在青海料裏加工成玩件與首飾,商戶們也開始直接以和田玉青海料或白玉稱之。不過,對于這種魚目混珠的做法,業內人士普遍質疑,認為其至少存在以下三點不合理性。


  質疑一:


  即使賣低價也是暴利


  目前內地批發市場上,羅甸玉毛料的價格不足1000元每公斤,只有青海料(和田玉)高檔品的五十分之一(約5萬元/千克),也比青海料中的低檔品低了80%以上(青海料低檔品一般也有6000元/千克);而其產品首飾的市場零售價格卻賣到青海料首飾的二分之一甚至是等價,其間的價差高達5~10倍;也就是說,即使是賣了低價,羅甸玉冒充和田玉銷售,也屬于高利潤甚至是暴利的產品。


  質疑二:


  羅甸玉達不到高檔寶玉石標準


  再者,無論羅甸玉是否有價值,冒充另外一種商品來銷售,本身就是欺瞞消費者的違規行為。而且,從寶玉石的市場定義、規則來看,只有潤澤度上乘、玉石特徵明顯的產品才具備收藏價值。而羅甸玉在質地方面達不到傳統定義上和田玉的水平,甚至比不上多數的遼寧岫玉,若論通透度,也無法與雲南的黃龍玉、廣東的臺山玉相提並論。


  質疑三:


  文化內涵上比較欠缺


  廣州國彩藝術館武少寧館長等業內人士認為:和田玉之所以備受追捧,除了質地優良之外,還與其歷史悠久、文化內涵豐富有關。而無論是2004年正名的黃龍玉,還是2011年新發掘出來的羅甸玉,都是玉石世界中的“暴發戶”,與古典文化毫無關聯。而玉石是否有價值,白玉是否夠得上“和田玉”的美稱,光看質地還不夠,還應結合文化內涵來衡量,在此方面,羅甸玉不佔優勢。文/圖記者井楠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