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25日 15:46:44來源: CCTV2《經濟信息聯播》

    和田玉價格三十年漲了上千倍

    325公裏長的新疆玉龍喀什河自古以來就以出產美玉而聞名天下,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後,人們對和田玉的追捧和投資熱度一浪高過一浪,僅僅三十年的時間裏,和田玉價格一路攀升,上漲了不止千倍。

    經過這麼多年的採挖和交易,眼下,市場上品質上乘的好玉越來越少。尤其是今年,隨著新疆和田加大對玉龍喀什河濫採濫挖的限制與管理,各地大大小小的玉器店更是紛紛將好玉撤櫃,等待新一輪的漲價來臨。而另一方面,大量品質一般的玉涌入市場,引發中低檔和田玉價格全面下跌。

    賀少明做精品玉石生意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可今年,明顯感到生意不好做。從今年五、六月份到現在,為了找幾只上好的和田玉手鐲。他頻繁往返于新疆、河南、上海等地,可到現在也沒有結果。

    玉商賀少明稱,“太難選了。一千只裏面不一定能選上一只,兩千只也不一定選上一只。不好弄現在。基本上好的(玉)都在玩家手裏。”

    和田玉屬透閃石類,透閃石含量一般在95%以上,以溫潤和油性為第一特徵。而精品和田玉一般指在玉龍喀什河河床裏經過千年不斷的打磨衝刷之後形成的羊脂級和田玉子料。不但色白且絕不反青,油脂度極高,透閃石含量達到近99%,不是一般的玉所能可匹敵的。如能尋找到一塊好的和田玉,不但收藏價值高而且增值空間也非常大。

    王建生:八萬塊錢不行嗎?

    賣家:不行,給不了這個,虧本呢。

    王建生:那就再加一萬塊錢, 九萬塊錢 。

    賣家:這樣再加十萬塊錢才行。

    王建生是專營和田玉的新疆本土玉石商,經營和田玉生意已經有將近二十年了。對精品和田玉今年市場價格的上漲,他的感受更直接。這幾袋品質不算上乘但也勉強能相中的和田玉小子料,幾經討價還價,還是沒有成交。

    玉商王建生稱,“高端的料實在是太少了。以前你只要去,比如說十幾萬一塊對吧?(不管)買得起買不起,你總是可以看到的。現在你就看不到,即使現在看到了,這個價格也弄得你頭暈,一塊就150萬。”

    好玉量少價高。大量品質一般或低下的和田玉便開始充斥市場,如此一來,中低檔和田玉價格反而一路下跌,市場首次呈現以品質為界的和田玉一升一降、價格兩極的趨勢。一些玉器店紛紛打起了“打折”的招牌吸引顧客。還有的商家用給玉鑲金、鑲鑽的辦法來拉動價格,可相比去年,價格仍然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跌幅。

    玉商王建生稱,“山料的金鑲玉的平安扣,我去年每個月走個十幾個、二十幾個就跟玩的一樣,現在就不一定了,可能一個月賣個三五個,去年我賣少說3200塊錢,今年直接就變成2600元了,2600塊錢你要再不撒手他就不要了

    賭石贏家:三十萬原石賣出千萬天價

    好玉難求,不少人紛紛把希望寄托在了“賭石”上,希望以不算太高的價格收進一塊好料,一把賭贏,但是,這賭石的勝算有多大呢?

    在新疆,無論是和田、還是烏魯木齊,大大小小的市場上都有這種專賣原石的“原石”市場。所謂原石就是不經加工、雕琢的玉石子料。看上去,有的略顯一些玉石的特徵,而有的,則完全像塊普通的石頭。賭石有風險,自然輸的人多、贏的人少。但玉商楊俊才是賭石買賣中一個少見的贏家。今年年初,他花三十萬元買回了一塊上家沒敢要的原石。

    玉商楊俊才稱,“買的時候 當時這個石頭它是一個完整的 它沒有切開 所有的東西都看不到 只是打了這麼一個小小的眼 這應該是第一個人買的時候(打的), 買了以後 他想賭一下,完了開了個眼 開了個眼露出來是糖。”

    糖色,是和田玉的一種次生色,適之則精,多之則次。而正是這種暗褐的糖色,讓第一位買家失去了信心,轉手以三十萬元的價格把這塊原石賣給了楊俊才。沒想到這塊原石裏面是一塊由糖皮包裹的上好和田羊脂玉籽料,楊俊才靠它狠狠賺了一筆。

    楊俊才稱,“當時我們切開第一刀以後 賣了一片 就是切了一片賣了 當時人家給了五十萬 如果說這個 一刀一刀切到最後 一片一片切出來 能切個一千多萬出來。”

    然而,並不是每個人都有像楊俊才這樣的運氣。相反,越來越多的賭石者卻引來了一些專造假原石的騙子。另一位楊先生今年5月以一萬元的價格買進了一塊“開了天窗”的原石。買完後來才發現這只是塊普通的石頭,造假者只是在切開的天窗裏貼上了一小塊填充物。

    新疆和田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國家注冊珠寶玉石質檢師 評估師 李坤

    “這白的這塊是大理石。他就是把這切了個小口鑲進去了。很常見的,開個口,壓進去一塊。”

    一萬元買回的好歹還算是塊石頭。可對于不願在記者鏡頭中出現的張先生來說,他花近十萬元賭回的一塊原石卻連石頭都不是。

    新疆和田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主任國家注冊珠寶玉石質檢師評估師李坤稱,“這個外層是樹脂 塑料(11180, -55.00, -0.49%)制品 這塊中心夾了很多金屬鉛塊 夾在中間 這樣可以使它密度變得大一些 因為是這個樹脂原料麼 所以說拿手電筒一照 這光線是透的

    名目繁多 雜玉“傍大款”水漲船高

    在寶玉石的國家標準中,和田玉並不具備產地意義,而是按照礦物質結構來界定的,即:無論是產于新疆、青海還是其他地方的玉,只要其主要成分為透閃石即可稱為和田玉。但對于廣大消費者來說,想要購賣的,大部分則是品質更好的、真正原產于新疆和田的和田玉。一些商家正是打了這個概念差,來誘導消費甚至以次充好、以假充真。

    在新疆華淩玉石交易市場,各種各樣的玉石、玉飾品擺的滿滿當當,巴玉、阿玉、彩玉、戈壁玉、俄玉、韓玉,各種各樣的玉石名目繁多、看得人眼花繚亂。

    記者:“這是什麼玉?

    商販:俄河料

    記者:這多少錢一塊?

    商販:這個1400

    記者:啊 這麼貴?

    商販:俄料呀。

    專家解釋:無論是巴玉、俄玉還是韓玉,品質相對好一些,也僅能賣到幾百、數千元一公斤。而目前市場上優質的新疆和田玉子料,每公斤售價可達數百萬元,是金價的百倍,其他玉的千倍。不過,一旦這些料種的概念被商家模糊了,這些玉價也就跟著水漲船高了。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名目繁多的玉,由于沒有像和田玉一樣的子料原石,因此在市場上出現的大多是制成手鐲、挂墜等飾品或工藝品。這樣一來,消費者就更加難以辨別真偽了。

    記者:這個多少錢?

    商家:這個二百六。

    記者:二百六這是什麼玉?

    商家:阿富汗玉。

    記者:這個呢?

    商家:這個四百五。

    記者:這上面怎麼是黃的呢?

    商家:黃的就是原皮。純天然的皮,就是玉的表皮層就是這種的。

    而這些所謂的阿富汗玉到底是什麼呢?專家給出了答案。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常務理事 新疆和田玉市場信息聯盟交易中心負責人和田玉高級鑒賞師馬國欽稱,“這就是玻璃(1286, -19.00, -1.46%)倣的。”

    記者:皮子是怎麼弄的?

    鑒賞師:“也是玻璃合成的。它玻璃粉加原料嘛,加一些化學元素把它(加工)做了這個皮子。這是玻璃的,明顯的你看,玻璃光澤。”

    在新疆珠寶玉石首飾協會的假冒和田玉展櫥中,馬國欽還收藏著一個看起來格外晶瑩剔透的碧玉手鐲,這是烏魯木齊市民王女士的丈夫專程在新疆和田為她花兩萬元錢買回來的一份禮物。然而,經過專家鑒定,這只是玻璃合成的假玉鐲。

    河南鎮平:高倣玉鐲玻璃造 每只成本一元多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近年來各種倣玉及倣玉制品在市場上以假充真格外橫行,尤其是各色手鐲,造假程度足以亂真。那麼,這些高倣的假玉手鐲是從哪裏來的?又如何以幾百、幾千甚至幾萬元的價格賣到了消費者的手中呢?記者跟隨研究和田玉的專家,一起來到了全國最大的玉石交易集散地,河南鎮平一探究竟。

    河南鎮平是著名的“中國玉雕之鄉”。幾乎世界上所有的玉種在這裏都有加工和銷售。而近幾年,一種由玻璃和其他化學原料制成的高倣玉制品在這裏漸漸走紅。

    這家位于眾多店鋪之間、門頭沒有明顯標識的加工點就是當地一家規模較大的高倣玉加工中心。十幾位工人忙裏忙外,院內的爐火也燒得正旺。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常務理事 新疆和田玉市場信息聯盟交易中心負責人和田玉高級鑒賞師馬國欽稱,“它實際上是制玻璃材料的工藝流程 還是玻璃工業的工藝流程 。你看玻璃它加工完以後 最後有個淬火 他得讓它的溫度慢慢降下來 要不然否則它很脆。”

    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氧化鉀等玻璃合成物再加入不同的色料,出品的高倣玉便呈現出了不同的顏色。倣白玉的白色制品、倣碧玉的綠色制品、倣芙蓉石的粉色制品以及倣瑪瑙的彩色制品等等,這些模坯再經過進一步的加工便成了各種高倣玉的手鐲。

    中國珠寶玉石首飾行業協會常務理事 新疆和田玉市場信息聯盟交易中心負責人和田玉高級鑒賞師馬國欽稱,“鍋裏面放的沙子 鵝卵石的沙狀 然後它就通過打磨 自己滾磨 滾滾把這個玻璃表面拋光,這是拋光的一個工藝

    讓人吃驚的是,這些高倣玉的倣真程度非常高,玻璃制品中特有的氣泡等特徵非常微小,需要在強光下細細觀察才能發現。記者在廠家了解到:一個鐲坯大該能出五到七個寬窄不同的手鐲,而售價只有七塊錢。算下來一只手鐲的成本只需要一元至一元四角。對外銷售點售價也只有每只2.5元。此時,它們的身份還是“高倣玉制品”。廠家和銷售點都明明白白地標著 “高倣玻璃的倣玉手鐲”等字樣。在鎮平石佛寺玉市場,經銷這些高倣玉的攤點不下百家,每家每天的銷量少則幾百只、多則上千只。售價也變成了十幾元至二十幾元不等。

    “記者 :你一天最多能批發多少這個?

    商家:要多少批發多少。有嘛。我這多的很。

    記者:都賣哪兒去呢?

    商家:全國各地都跑著賣。”

    高倣玉鐲流向全國 簡單包裝標價上萬

    就這樣,經過一層層的批發、倒賣,這些玻璃合成的倣玉手鐲便流向了全國各地。那麼這些倣玉手鐲能賣多少錢?一些不良商家又是怎樣讓消費者相信它是真玉手鐲並且甘願掏腰包上當的呢?

    商家:你賣幾百都可以。

    記者:能賣得了幾百塊錢嗎?

    商家:呀,有的賣三兩千多呢。

    記者問,“你多少錢都可以賣嘛。有的合出去賣幾百,有的幾千,有的還賣上萬。面對記者這個顯然是外行的問話,這位老板給記者教了一招。

    商家“配個盒子嘛。你要配個盒子你去價位喊高一點,你可以隨便定個價,你要喊個上萬、喊個七八千,他不可能給你低于幾百塊錢吧?是這個意思。

    就這樣,一只出廠價一元多、批發價僅十幾元錢的玻璃手鐲加上兩塊錢的盒子,搖身一變就能賣幾百、幾千甚至上萬元。那麼,這些不良商家又是怎樣讓消費者相信的呢?在一家玉攤前,看到記者對這種倣玉手鐲的銷路心存懷疑,攤主幹脆給記者上起課來。

    記者:我怎麼說?這是什麼料?

    商家:這是馬來玉。

    另一個女孩:馬來玉。

    記者:我給他說馬來玉他能信嗎?

    商家:咋能不信呢?肯定信。

    除了馬來玉,這些高倣玉的手鐲還被冠以“蒙玉”、“阿玉”等多種玉的名號。其粘實、抗摔的非玉特性也被發掘成另外一個賣點:摔不碎的鐲子。

    專家:“我摔一下?

    商家:你隨便摔。 “

    記者:這麼結實。這是啥玉呀摔不爛?

    這個蒙貨。

    蒙貨就是蒙古的料,外蒙料。

    哦。是的。玉石粉合成的。它還是玻璃材料、石英呀合成的。

    經過這樣的轉手、買賣,記者注意到:等這些玻璃制成的倣玉手鐲到了消費者手中時,其身份已完全被商家模糊,變成了各種名目的玉。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金銀珠寶研究所所長國家珠寶玉石鑒定評估專業委員會委員李新嶺稱,“所謂的馬來玉,我們在鑒定過程中,它就是玻璃,就叫玻璃。

    外蒙料,其實倒過來就是蒙外行。就是假的,實際上就是玻璃。

    阿富汗玉這也是出來比較早的了,實際上它的學名叫大理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AOS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